分享
首页 销售网 行情 农业 查看内容

玉米的“黄金时代”到来

发表于 2012-5-17 11:31
996 0
摘要: “黄金时代”在《新华字典》的基本解释,即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如果套在玉米深加工产业身上,似乎也未尝不可。上世纪末,该产业得到国家重视并在当时得到大力支持,国家批准的几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更是得到 ...
“黄金时代”在《新华字典》的基本解释,即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如果套在玉米深加工产业身上,似乎也未尝不可。上世纪末,该产业得到国家重视并在当时得到大力支持,国家批准的几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更是得到丰厚的财政补贴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可谓是“名利双收”。

    然而,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产业不合理扩张、“与民争粮”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彰显了对玉米深加工管理的重视态度和决心。中央财政此次大幅度降低对燃料乙醇的财政补助,就是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调控政策的延续,继续体现着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消费的意图。对玉米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居高不下的玉米价格也会起到相应的影响;对于经过国家批准的乙醇生产企业,其生产短期内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可是一旦国家将补助标准归“零”,企业还能否继续保持盈利有待检验。

    我国是一个农业粮食大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我们必须在“咬定谷物安全不放松”的同时,针对我国玉米深加工现存的问题,积极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大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把满足饲料粮需求置于优先地位,支持玉米深加工适度发展和提升;还要加强自主创新,迎头赶上科研制高点,尽快突破纤维素,即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的关键性课题,开发出取之不竭的制取生物能源的材料,开拓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广阔途径。

    故此,“黄金时代”真的应该渐行渐远了。

    人车争粮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现状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民众的口粮和畜牧业的主业来源,也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所有粮食作物加工中,玉米是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高达3000余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世界性的能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各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能源战略,处在高速发展中的我国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兼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从而玉米深加工的工业利用成为世界各国替代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尤其在燃料乙醇方面更是发展迅猛。然而,玉米深加工业对国民经济积极促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过快发展导致玉米价格飞涨、相关食品产业和畜牧产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发展对策,对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现状
    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产品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丰富的产品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数千个品种,且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基本形成玉米经济系统。

    具体而言,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深加工业等三个方面,其中玉米深加工业是指以玉米初加工产品为原料或直接以玉米为原料,利用生物酶制剂催化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并辅以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加工转化的工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中国玉米加工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2008年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量4000万吨,2011年玉米深加工消耗量已增至7000万吨,此外还包括1.05亿吨玉米动物饲料。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自21世纪开始,随着对各类玉米加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尤以2006年以前为甚至,年均增幅达36.1%。但随着国家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业的限制与引导,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但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左右。

    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燃料乙醇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由于机动车增多造成碳氧化合物污染日益严重,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既是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又是一种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我国燃料乙醇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数据表明,在能源价格持续高位的背景下,我国燃料乙醇需求量每年以500万吨速度增长。

    在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的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其中以山东和吉林两地玉米实际加工量为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巨大的原料优势为其深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方原因,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技术含量低。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玉米深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效益较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基本上采用进口设备。

    二是转化率低。综合加工能力较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严格来说,我国80%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厂实际的玉米综合利用率在92%左右,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却高达99%以上。

    三是产品种类少、档次低。企业多为粗放型加工,初级产品多。大多数企业无法做到循环经济,造成污染比较严重,成为新的污染源。
 人车争粮:玉米深加工饱受质疑
    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增长幅度超过
玉米产量增长水平。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和消费国,玉米消费量约占世界的20%。

    由于玉米深加工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高利润,相当多的产品比原粮玉米增值三四十倍。在诱人的行业利益面前,企业纷纷投身到玉米深加工行业中,欲在这个行业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能力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随之导致玉米价格飞涨、原料紧张、“人车争粮”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业界争议最大的就是以玉米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已经占据玉米总消费的28%。

    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玉米疯”之名不胫而走。当年被产区农民称为“最不值钱主粮”的玉米,身价节节攀升,令农民料之不及。

    据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内玉米价格经过短暂回调后再次上涨。以2012年4月16日为例,产区大连港三等玉米的平仓价超过2460元/吨,而去年同期的价格则为2175元/吨;销区广东港的价格则为2530元/吨,也比去年同期上涨约300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玉米价格上涨,玉米淀粉、酒精、燃料乙醇等终端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且不断刷新历史高位数据。反过来,终端产品的利润又进一步,深加工企业不断上马扩大规模,导致上游原料玉米供不应求,缺口逐步扩大,价格自然不断走高。

    在这种情况下,为控制玉米深加工过快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业的过快发展,然而玉米深加工企业仍不断扩张。

    2010年,我国全年进口玉米157万吨,首次从玉米净出口国变为玉米净进口国,敲响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警钟。
    广州期货研究部研究员秦海垠认为,玉米深加工的兴起也伴随着连续3年价格的上涨。玉米被大量加工成工业酒精,国家给予补贴,造成了浪费,也拉动了食用玉米的价格。

    分析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目标。肉蛋奶等养殖产品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供应状况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应给予优先发展。但饲料养殖业的产品附加值一般低于玉米深加工业,在原料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与民争粮”的危险。因此,国家将会对玉米上下游行业,尤其对玉米工业消费的调控会进一步加强。

    对于中国近年来玉米供需状况分析及展望,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64亿吨,同比减少1.17%;2010年玉米总产量1.77亿吨,同比增长8%;2011年玉米总产量1.917亿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预计2012我国玉米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量将达2.1亿吨。

    专家建议: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近年来,由于玉米深加工消费量逐年上升,导致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失衡矛盾加剧,国家不断出台有关限制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措施。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抑制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不合理扩张,并对
玉米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业内专家认为,大幅度降低对燃料乙醇的财政补助,是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调控政策的延续,继续体现了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消费的意图,大幅下调变性燃料乙醇的财政补助,反映了高层对粮食安全的担心。可以预期未未来国家对粮食燃料的政策还会继续收紧,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增幅将会出现下降。

    招商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补贴下降短期虽有阵痛,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如果总是依赖于政府补贴不会有太大的前途,补贴下降可以迫使企业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此外,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乙醇的盈利能力也较以往改善很多。

    针对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
玉米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实现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协调发展。在政策制定上,国家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玉米,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要加强国际、国内玉米市场监测,正确引导玉米生产、流通和消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平衡;要控制盲目投资扩大规模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遏制过快发展速度,协调发展,建立玉米深加工业的行业准入制度,使其发展与国内玉米生产能力相适应。

    就玉米深加工企业本身而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分析认为,首先,在不利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玉米深加工企业应该积极转型,探索以秸秆为代表的“非粮”原料替代玉米,逐渐降低行业对玉米原料的依存度,不仅符合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其次,实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薛胜文还认为,玉米深加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速,目前国内深加工业在控制以
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方面成效较为显著,但在某些如淀粉糖、化工醇等较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支持方面力度仍然不够,国内深加工行业的产品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采取政策措施,加快玉米深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此外,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近几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虽有一定改观,但污染问题在我国深加工企业中仍然不容乐观,国内深加工行业仍需要加大投入,以循环经济思维提高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
小南

管理员

  • 主题

    1249

  • 帖子

    1653

  • 粉丝

    60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