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页 销售网 干货 销售管理 职场管理 查看内容

为什么职场前辈都喜欢拿30岁说事?

发表于 2015-9-24 12:46
218 0
摘要: 这里有文化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更有实践和经验的因素。下面,我展开逐一说说。先说文化因素。早在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为人生的每一个里程,定下了衡量基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
这里有文化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更有实践和经验的因素。下面,我展开逐一说说。

先说文化因素。早在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为人生的每一个里程,定下了衡量基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孔子及《论语》的影响力,这句话在中国,几乎是人人皆知。所以,我们都知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必须成家立业,独当一面,如果三十岁你的人生还没有起色,那么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心里,你就几乎要被当做失败者了。显然,中国人在接近30岁的时候,是最焦虑的,很多人甚至出现了30岁焦虑症。

实际上,人生漫长,现代医疗和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平均寿命早已超过了2500年前孔子时代的平均年龄,而科技更是超乎了前人的想象,三十而立可能不那么准确了。如果以现在的寿命实际情况来判断,也许要该晚些;如果以科技与文明的发展程度来衡量,似乎又该早些。但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三十而立这个观念在我们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扎根了,三十而立早已深入人心,乃至我们的细胞,改不了了。它不仅是我们衡量别人和自己的基准点,也是建立事业与否的起始点。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极大的影响了韩国和日本,所以三十而立这个说法,也非常深地影响了这两个国家。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其实喜欢以30岁说事的,不独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也喜欢拿30岁说事,写书。

其次,从心理的因素讲讲。中国人以前是没有心理学的,所以我们的古人一般不从心理学角度谈问题。后来,西学渐进,中国慢慢有了心理学。但至今,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心理学著作和研究成果,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是那些个西方的心理学名词和著作。所以,若要从心理学角度讲,则还是西方的比较靠谱些。就拿这个人生衡量基准而言,西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分法,就跟孔子不同,他将人生分成了8个阶段,包括:

▪ 婴儿期(0~2岁)
▪ 儿童期(2~4岁)
▪ 学龄初期(4~7岁)
▪ 学龄期(7~12岁)
▪ 青春期(12~18岁)
▪ 成年早期(18~25岁)
▪ 成年期(25~50岁)
▪ 成熟期(50岁以上)”

哎呦(要用周杰伦腔调),感受完全不同了吧,虽然感觉没有孔子他老人家的说法那么顺口、简洁,但似乎忽然之间,就科学了很多,是不是?再仔细看看,那个让人心惊肉跳的三十而立,没啦,人家给了个25~50岁,怎么样,焦虑症有没有消退消退,感觉是不是好多了?

但别高兴的那么早,实际上, 根据埃里克森的划分法,如果要以立而言呢,似乎是25岁,18~25岁被视为成年早期,而25~50岁被视为成年期。孔子所谓三十而立,如果理解为能独立自主的成年的话,似乎得改为二十五而立了。这下子是不是更紧张了?如果按照中国人算术的极其不严谨性,四舍五入的话,25岁,似乎也可以被当做30岁来看待。从这个角度讲,似乎孔子他老人家说的三十而立,嗯,似乎还是有道理的。

再次,我们从实践和经验的角度来说说。据最新的调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男75,女78,再平均一下,也就是说,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6.5,台湾的人的平均寿命据说是77岁,看起来大家活的都差不多。从工作的角度讲,到了70岁以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已经很难再胜任有较高体力要求和精力要求的工作了。所以,我们的职业寿命,当以70岁止。以此为终,则生命的一半,其实是35岁。按照职场的经验,人到了35岁左右,经验和知识已基本定型,难以改变了,可塑性就大大下降。所以,仔细看招聘启示的人应该有经验,绝大部分的招聘要求,年龄都限在35岁,基本上,到了35岁之后,我们在职场上的求职机会就会开始变小,很多职位,只对35岁以下的人开放。所以,严格一点讲,不管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基础要在35岁前打好。

因此,35岁前,其实是专业典范学习的最佳阶段。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说法,这时的我们,除了学习与他人亲密与相互依赖的关系之外,也会开始想找到有意义的工作,并且训练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有心在职场上一展所长的工作者而言,在35岁前打好基础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在这里,无论是25岁、30岁还是所谓的35岁分法,其实都是就大概的年龄段而言的,因为有人成长快,有人成长慢,不能一刀切之。如果以这些个年龄段说法的平均年龄类来分,似乎孔子老先生的三十而立,好像是很科学的。

实际上,25岁,30岁,还是35岁,这个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真正的人生后半段来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为它打好基础,我们能不能站在这个真正的人生成熟期的新起点上。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24岁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富翁,但是,当他到了30岁,也就是我们认为立的时候,却被逐出了自己创建的苹果,从头再开始。这种打击,很多人是承受不了的。但乔布斯却并没有一蹶不起,而是迅速地调整,快速走出了低潮,在30~35岁之间,先后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公司。虽然前者做的并不成功,但后者却成为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而乔布斯,也于被逐出苹果11年后,重返苹果,并领导苹果,再创辉煌。乔布斯在成功后,重新回顾和反省这段里程的时候,说:“如同还没有找到你所爱的事,那就继续找,别停顿。”如果,我们要从乔布斯这里感悟点35岁前重要的事,我觉得,似乎就是为找到你热爱的事情而努力,35岁之后,则是为你找到的自己热爱的事业全力以赴。

因特尔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24岁便取得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来他一直从事技术工作。1968年,他32岁,加入因特尔的时候,他其实是没有什么管理和运营公司的经验的,但当被赋予了运营管理工作之后,他开始从头学习起,自己为自己展开了经理人教育课程。于是,他就这样一边自学,一边成长为了因特尔出色CEO ,主导了公司在1980年-2000年间的成功发展。后来,他将自己学习成为经理人的过程所做的笔记,于1983年整理成了《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出版。这本书后来畅销不衰,被誉为适合中阶经理人、会计师、顾问、甚至老师的最佳书籍。如果,我们一样要从格鲁夫身上学习点什么的话,我觉得就是他那种自我教育和塑造的毅力与能力。

从这些我们仰慕和佩服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30岁、35岁与否,不是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其实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有勇气在一切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具有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条件的能力,并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燕归来

门户编辑

  • 主题

    705

  • 帖子

    747

  • 粉丝

    19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