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页 销售网 头条 职场 查看内容

是什么让我们一刻也放不下手机?

发表于 2016-6-8 10:22
125 0
摘要: 刷5分钟某某圈我就去看书……看10分钟某博我就去工作……赞2个某乎回答之后一定去洗衣服……还差几分钟整点,聊到整点就去写稿子……睡不着,我就玩几分钟手机……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就这样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刷网络 ...

刷5分钟某某圈我就去看书……

看10分钟某博我就去工作……

赞2个某乎回答之后一定去洗衣服……

还差几分钟整点,聊到整点就去写稿子……

睡不着,我就玩几分钟手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就这样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刷网络社交工具上,每当从信息狂潮中惊醒过来的时候,发现离当初对自己“几分钟”的承诺,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很多人都知道信息社会最典型的时代症候是“手机依赖症”,鲜为人知的是,理解这种病症,还得从半个世纪前的一只小白鼠说起。

从1953年的小白鼠说起


这一年,麦基尔大学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奥尔兹(James Olds)和米尔纳(Peter Milner)在实验室里重复着一个已经被做过很多次的实验。


实验对象是一只小白鼠,目标是通过植入小白鼠大脑里的电极,研究小白鼠大脑里产生恐惧的区域。


过去的实验报告都在描述小白鼠在笼子内受到电击后,会产生多大的厌恶和恐惧,进而学会远离曾经受到电击的区域。


偏偏这一次,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小老鼠在这个实验中“爽翻了过去”,不停地回到那个自己被点电击了的角落,一次又一次自己电击自己……


两个人在一次次的实验回顾后中,惊讶的发现,失误出现在在往小白鼠大脑里植入电极的时候——电流刺激的不是会令小白鼠产生恐惧的大脑区域,而是另外一片区域,此前,人类对此居然一无所知!


奥尔兹和米尔纳首次将这个区域命名为“快乐中枢”(Pleasure center)。


之后在对这个实验的重复中,两位学者发现小白鼠学会自行电击后,会不停电击自己,直到精疲力竭为止,甚至很多小白鼠被累死在电击自己的实验过程中,甚至放弃了食物,以免停止电击刺激这一过程。



当小老鼠换成大活人


十几年后,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尝试着重复了这个实验,只不过,实验对象从小白鼠,换成了他的病人。


结果是,病人的反应和小白鼠一样——他们停不住地电击自己,频率达到平均每分钟40次。在这个自我电击过程中,很多病人会由于电击使肌肉放松下来,部分病人会休克,还会体会到欲望与快感。


1966年,希斯医生尝试颅内植入装置


在这之后,电击疗法便风行起来,直至今天依然被视作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之一。


直到2001年,斯坦福的神经科学家布莱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通过对快乐中枢的深入研究,第一次科学解答了为什么无论小白鼠还是大活人,都会做出这些看似奇怪甚至荒唐的举动。


简单来说,克努森的研究表明,快乐中枢,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在某些行为过程中(比如被电击),它通过释放多巴胺,向人们承诺快乐,保持对快感的期待。


看起来很美好,是不是?可事实是,这种被许诺的快乐,根本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的大脑被骗了!相反,真正的完成任务或者实现目标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与快感,有时却远远不如成功快乐中枢带来的体验强烈。


时至今日,让我们对手机重度依赖的,依旧是这个快乐中枢。



为什么我们刷社交软件的时候停不下来?


自媒体时代,所有社交软件的心理学奥秘,都在于它们再一次激起了“快乐中枢”持续不断工作,让我们对新的信息产生持续不断的期待,它们根本不会给予用户以一个结果,永远让用户处在期待和没有结果不被满足的过程里。


比如,某博的链接与加载页面从来没有信息终止的地方,意识稍微不受控就能够点击加载更多,直到新的信息再出现为止——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你想搜索美国人对川普和希拉里之争的看法,十五分钟后,你会惊讶的发现,经过无数次链接,面前的主页正在介绍远古猛犸象的化石!


还有某某圈,红点出现就表示有新的信息,在开始查阅新的信息时“快乐中枢”就已开始工作,并持续不断给予人期待——也许是有人会提到我,也许我会看见我想看到的人,也许会有我感兴趣的信息出现……但大部分时候并没有,直到我们把所有信息看完,这一轮的刷屏才彻底结束,然后又有红点了,开启下一轮……


除了一些激发人持续不断期待的设计以外,互联网还总在想方设法赢得点击量与用户数量,常用的一个手段是运用人的原始欲望——食欲、性欲、怜悯等“引诱”用户上钩,现在很多推送都多少带着与这些相关的元素,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向自己的原始欲望投降——至少看到大长腿的时候总会点击去看两眼才甘心停下来,然后心安理得的忘记刚才上网的真实目的,之后毫无目的地浪荡在偌大的网络世界里,等好几个小时以后再停下来……



真的就没救了么?


或许,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这样的行为面前停下来?


在知道了我们的大脑在持续不断给我们期待,却不带来承诺的快感这个真相后,解决网络对我们注意力的剥夺这个问题也就不再困难。


“有意识的记录”是戒断很多成瘾习惯的普遍方式,比如戒烟、饮食障碍,走出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也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网络工具使用无度,都可以通过它来解决。


最需要记录的是每次使用网络工具后的感觉——我在使用它们时真的感到快乐了吗?还是只是处在持续不断的期待感里?我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呢?它带给我的正面情绪多还是负面情绪多呢?


在对足够的情绪有过统计之后,理性地做出一个决断就不再是问题——人干嘛故意找不开心呢?



“快乐中枢”带来的期待一定不好么?


从前有一个叫做亚当的瘾君子,三十多岁的他每天都将自己放逐在大量的酒精和毒品之中,有一天超量吞食了毒品,等醒来之后亚当失去了对毒品和酒精的欲望。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还不错的故事,但后来的事情却让医生们大跌眼镜,亚当不光是失去了对毒品和酒精的欲望,对所有一切的期待和欲望都消失了,原因是过量食用的毒品损害了亚当大脑“快乐中枢”的区域,亚当也没有欲望了。


无欲无求的亚当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然后科学家们把他的案例写进了《美国精神病学期刊》上……


所以没有欲望,也未必就是好事。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